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主动公开事项目录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信息公开指南(2024年)

为了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做好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甘肃省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等有关规定,编制本指南。 

一、主动公开 

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依法在规定的时限内予以公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不予公开。

(一)公开范围 

1.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机构简介、机关职能、机构设置、领导班子分工、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方式等情况;

2.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履职依据、政策文件及政策解读等;

3.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项目建设信息、公共文化服务信息等;

4.文化和旅游经济统计分析;

5.预算决算和政府集中采购项目实施情况;

6.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事故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7.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者需要公众参与决策的政府信息;

8.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

(二)公开方式 

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信息主要通过局网站公开,同时在新媒体平台“临夏文旅”微信公众平台、抖音号等进行公开。 (具体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三)公开时限 

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动公开的信息,应当自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主动向社会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二、依申请公开 

申请人依法提出的申请,符合《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应当予以受理;将对收到的申请人提交的《申请表》及时登记,并做出相应处理。

(一)受理机构 

受理机构: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办公地址:新华街综合办公楼5楼503室 

办公时间:工作日的8:30-12:00,14:30-18:00(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 

联系电话:0930-6226191 

传真号码:0930-6226191 

通信地址:新华街综合办公楼5楼503室 

邮政编码:731100 

电子邮箱地址:3527532235@qq.com  

(二)受理程序 

1.提出申请 

申请人申请公开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信息,应填写《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见附件)(以下简称《申请表》)。《申请表》可以在受理机构处(临夏州政务服务大厅政务公开专区或临夏州文旅局办公室)领取或自行复制,也可以在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网站(网址:wglj.linxia.gov.cn)上下载。为提高处理效率,申请人对所需信息的描述应详细、明确,若有可能,请提供信息的标题、发布时间、发文字号或者其他有助于明确该信息的提示。 

2.申请方式 

申请人对所需信息申请公开,填写完成《申请表》后,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提交:

(1)当面申请。申请人可以到受理机构现场申请获取政府信息,并填写《申请表》;书写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提出,由州文旅局工作人员代填申请表。 

(2)信函申请。申请人填写《申请表》后,可以通过传真、信函方式提出申请。通过信函方式申请的,应在信封左下角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 

(3)网上申请。申请人可在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依申请公开进行在线申请,也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受理机构的电子邮箱(3527532235@qq.com)。 

3.答复时间。申请答复时间为自受理机构确认收到收到《申请表》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0个工作日。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受理机构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述期限内。

4.答复的方式。按照申请人在《申请表》中的要求,受理机构可以提供纸质文本、电子邮件等形式的政府信息,并可以通过自行领取、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答复。

5.费用。受理机构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一般不收取费用。但申请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频次明显超过合理范围的,受理机构将收取适当费用。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函〔2020〕109号)执行。

三、监督和保障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1.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

单位名称: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930-6221011(兼传真)

通信地址:临夏市红园路8号

邮政编码:731100

2.行政复议

单位名称: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930-6214308

通讯地址:临夏市红园路8号

邮政编码:731100

3.行政诉讼

单位名称:永靖县人民法院

联系电话:0930-8831276

通讯地址: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镇富民路(无门牌号)

邮政编码:731600


相关下载: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docx

临夏州文旅局主动公开事项目录



领导简介
简       历:
工作分工:
关闭
一图读懂|《国有公益性图书馆、美术馆免税进口藏品管理办法》
一图读懂|甘肃省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和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优秀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
短视频|动漫解读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二)
短视频|动漫解读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导游等级考核管理办法》政策解读

一、出台背景

2005年,原国家旅游局发布施行《导游人员等级考核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对加强导游等级考核管理工作,提高导游队伍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对导游职业能力和服务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导游队伍建设,优化导游人才供给,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文化和旅游部对《导游人员等级考核评定管理办法(试行)》作出修订,形成了《导游等级考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二、修订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此次修订工作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结合入境旅游促进工作要求,做好与《导游管理办法》《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的有效衔接。

三、主要从哪些方面作出了修订

一是完善章节结构并规范表述。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将导游等级考核工作的实施主体由“全国导游人员等级考核评定委员会”“省级导游人员等级考核评定办公室”分别调整为“国务院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省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将《导游人员等级考核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名称调整为《导游等级考核管理办法》,使体系逻辑更清晰,语言表述更规范。

二是改进考核规则和方式。结合近年实践经验,《办法》明确每2年组织一次中级、高级导游等级考核,每4年组织一次特级导游等级考核,将考核组织频次制度化,便于广大导游做好职业规划。结合征求意见中“对中级、高级、特级导游的考核方式应更加多元”的建议,将中级、高级导游等级考核方式从笔试调整为“原则上采取笔试形式”,将特级导游等级考核方式从论文答辩调整为“原则上采取论文答辩形式”,增加“根据需要,中级、高级导游等级考核可以增加面试形式,特级导游等级考核可以增加笔试形式”表述,为后续丰富考核方式提供依据。

三是加强高等级外语导游供给。导游等级考核重点在于考查导游服务能力水平,考虑到相关部门对于外语能力考核已有成熟认证体系,为解决不同导游等级之间语种数量不对齐的问题,导游等级不再对外语能力进行考核。修订后,导游的外语能力认定与导游等级考核相对独立,导游等级考核不再设置外语科目,导游晋升等级后,已取得的导游语种继续予以保留,从而加强高水平外语导游供给,提高入境旅游接待能力。

四是优化激励晋升和鼓励措施。此前,导游参加全国导游大赛取得最佳名次或参加在文化和旅游部备案的省级导游大赛取得最佳名次后,可在1年内通过省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报文化和旅游部申请晋升导游等级。结合征求意见情况,《办法》进一步放宽了激励晋升的条件,简化了办理程序,明确导游获得相应奖励表彰后,可在2年内直接通过省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晋升等级。《办法》专门设置“鼓励措施”章节,明确了各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旅行社、行业组织在鼓励支持导游提升导游等级方面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各地制定出台激励性措施提供政策依据,进一步增强导游参加等级考核的积极性。

五是合理设置考核报名条件。《办法》参考国家标准《导游等级划分与评定》(GB/T 34313-2017)设置了报名条件,并根据征求意见情况进行了调整。鉴于近年来中级、高级导游等级考核一直同步举行,故中级、高级导游等级考核的报名条件保持一致。特级导游考核为单独组织,故对其报名条件进行了单独设置。同时,充分考虑导游工作实际,将带团记录要求调整为符合相应天数或次数即可。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还将对带团记录管理进行优化,提高填报便利化水平,督促旅行社依法依规做好填报工作。

六是健全监督管理和退出机制。为切实维护导游等级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公平性,保障广大导游参加等级考核的权益,《办法》针对导游等级考核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考生舞弊情形和工作人员违规行为,设置了详细的处置条款。同时,明确了可以取消导游等级的有关条件,健全导游等级退出机制,强化了对导游等级考核工作的监督要求。

相关信息:《导游等级考核管理办法》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促进旅行社研学旅游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解读

一、《通知》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研学旅游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教育与旅游相融合的新业态,在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彰显,得到了旅游者,特别是广大家庭和青少年的青睐与积极参与。

在快速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目前研学旅游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乱象,部分研学旅游产品广告宣传不实,内容质量不高,产品价格与所提供的服务之间不相匹配,还有个别产品存在安全方面的风险隐患。由于目前研学旅游的主要参与者是青少年,其中相当部分是未成年人,研学旅游活动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上述问题的存在受到了各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社会上也积极呼吁要根据研学旅游发展的最新形势,尽快完善研学旅游管理机制,加强行业管理,切实提升研学旅游质量。

研学旅游活动链条长,涉及主体类型多样。有学校组织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也有各类经营者面向市场提供的研学旅游产品和服务。在众多类型的研学旅游产品和服务经营者中,旅行社是其中一类,此外还包括大量的教育机构、培训机构等,另外还有提供研学旅游资源(内容)以及旅游相关服务的各类研学旅游营地、基地、合作商、供应商等。

针对研学旅游领域的这种特点和规律,近一段时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积极会同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各部门在研学旅游管理方面的职责分工: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负责对旅行社经营研学旅游业务进行监督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学校组织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市场监管行政部门负责对市场主体经营研学旅游业务的广告、合同进行监督管理。文化和旅游部根据职责分工,印发《关于促进旅行社研学旅游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旨在进一步加强对旅行社经营研学旅游业务的规范引导,切实提高旅行社研学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通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通知》共有9条,包括:注重研学旅游正向引导、丰富研学旅游资源供给、发挥研学旅游标准引领作用、制定推广研学旅游合同示范文本、强化研学旅游安全管理、防范出境研学旅游风险、加强研学旅游市场监管、培育研学旅游专门人才,以及落实研学旅游主体责任等。主要内容聚焦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促进研学旅游业态发展。《通知》提出丰富研学旅游资源供给,鼓励文化、历史、艺术、科技、教育、体育、自然资源等领域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面向社会提供优质研学旅游资源。提出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制定研学旅游产品、服务、营地、基地标准,鼓励行业组织制定研学旅游相关的质量标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和行业自律作用。提出支持将研学旅游从业人员纳入文化和旅游行业人员培训体系。支持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开设研学旅游相关的专业和课程等。

二是规范旅行社与消费者签约履约行为。《通知》提出由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制定推广研学旅游合同示范文本,积极引导旅行社参照示范文本与消费者签订书面研学旅游合同,规范旅行社在提供研学旅游产品时与消费者之间的签约履约行为。

三是强化研学旅游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要求旅行社在经营研学旅游业务时选择具备资质的供应商、合作商,与具备开放条件和接待服务能力的机构开展合作,落实旅行社用车“五不租”规定,对研学旅游产品进行安全评估,不得将未开发开放、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纳入研学旅游产品。要求旅行社和在线旅游经营者发布研学旅游产品时要对内容及宣传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赴境外研学旅游内容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等。

四是加强研学旅游市场监管。《通知》强调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和相关执法机构应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对旅行社经营研学旅游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力度,畅通举报投诉渠道,依法查处旅行社、在线旅游经营者在经营研学旅游产品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通知》主要发挥什么作用?

一是加强正向引导,推动研学旅游领域健康发展。《通知》积极引导旅行社在经营研学旅游业务中树立正确导向,把握研学旅游规律,强化产品内涵建设,规范经营行为,提升产品质量,从而确保旅行社经营研学旅游业务能够健康、有序、安全、可持续发展。引导旅行社进一步加强对研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对研学旅游课程的整合供给能力,对青少年群体有针对性的服务保障能力,发挥在研学旅游规范经营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通知要求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把研学旅游作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实现旅游强国目标的重要内容,宣传研学旅游经营活动中的规范行为和创新举措,引导全社会认识研学旅游活动的积极意义。

二是回应群众期待,增加优质研学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研学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层次、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引导支持各级各类文化和旅游资源面向广大青少年积极提供优质服务,助力青少年综合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这次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出,鼓励各行业各领域面向社会提供优质研学旅游资源,鼓励相关机构面向青少年推出更多公益性的研学旅游活动,不断丰富研学旅游资源供给。同时《通知》也提出支持建设一批优质研学旅游营地基地,培育一批优质研学旅游品牌和企业,打造一批优质研学旅游产品。通知要求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加大对研学旅游资源调查摸底的力度,制定研学旅游产品开发指引,为研学旅游市场发展提供积极保障。

三是强化规范管理,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针对社会关注度高的研学旅游产品广告宣传、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通知》从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青少年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进一步明确了研学旅游相关主体的主体责任,包括要求研学旅游的经营者对研学旅游产品进行宣传推广时,要与公益、志愿、支教、助学、校外培训、竞赛等其他类型活动进行区分,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要求在线旅游经营者发布研学旅游产品应履行审核责任和告知义务,确保平台信息内容真实准确。提出在研学旅游合同示范文本中明确研学旅游课程、师资、服务安排等相关的条款,规范旅行社与消费者的签约履约行为等。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一是2016年教育部联合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明确由教育部门牵头,加大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本《通知》中也再次重申“学校组织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规范管理”。本《通知》主要针对的对象是旅行社经营研学旅游业务的市场化行为,与学校组织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有所不同。同时,使用研学旅游能更好地与旅游业相关政策法律、规划标准等相统一相衔接。

二是考虑到目前研学旅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青少年,其中相当部分是未成年人,本《通知》主要针对旅行社面向青少年群体经营的研学旅游业务,以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对旅行社面向其他年龄段参与者提供的研学旅游产品,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可参照本《通知》加强规范引导。

相关文件: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促进旅行社研学旅游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