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求《临夏州“十四五”通道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意见建议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现面向社会各界征求《临夏州“十四五”通道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意见建议。
意见建议请予11月11日前反馈州商务局。
反馈方式:
联系人:兰玉
电话:6211907
传真:6221267
邮箱:3373443@qq.com
临夏州商务局
2021年10月11日
临夏州“十四五”通道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二〇二一年九月
《临夏州“十四五”通道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说明
按照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十四五”州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临夏州“十四五”通道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情况说明如下。
一、编制依据
本规划依据《临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甘肃省“十四五”通道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
二、编制过程
2020年10月,本规划由临夏州商务局委托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物流与信息技术研究院负责编制。编制方立即组成了编制组和专家组,于2020年11-12月委派6位编制人员赴全州各县市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规划编制大纲初稿,经专家组审定形成了大纲终稿,开始规划编制工作。2021年2月,编制组提交了规划初稿,经省商务厅、州商务局及相关部门审阅,提出了书面的修改意见,编制方采纳了修改意见并对规划文本进行了仔细修订。2021年4月29日,州商务局组织各县市商务局以及州发改委、交通局等10余个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在临夏州组织召开了规划编制座谈会,充分听取了各部门的意见反馈,编制方结合反馈意见经再次修改后形成规划评审稿。2021年7月9日由临夏州商务局组织了专家评审会,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
在充分吸收专家评审意见的基础上,2021年8月形成了本规划的终稿。
三、主要章节内容
本规划共分四章内容,第一章为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式,包括发展基础、机遇与挑战;第二章为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第三章为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包括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增强物流企业发展能力,着力培育现代物流市场需求,加快发展冷链物流,推进物流智慧化、信息化建设,推进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应急物流保障系统,推动物流企业绿色化转型等八个方面。第四章为保障措施,包括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政策措施保障,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规范市场秩序,健全体制机制,加强统计考核等六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规划评审专家组成员
姓 名 | 单 位 | 职称/职务 | 专业 |
潘 锋 | 甘肃省政府政策研究室 | 研究员/原副主任 | 区域经济 |
蒋兆远 | 甘肃省政府参事室参事 | 教授/博导 | 物流技术 |
岳建武 | 甘肃省物流行业协会 | 会长/高工 | 冷链物流 |
寇明瑞 | 甘肃省轻纺研究院 | 董事长/高工 | 食品科学 |
王生林 | 甘肃省农业大学 | 教授 | 农业经济 |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二、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方向
四、发展目标
第三章 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一、完善现代物流体系
二、增强物流企业发展能力
三、着力培育现代物流市场需求
四、加快发展冷链物流
五、推进物流智慧化、信息化建设
六、推进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
七、构建应急物流保障系统
八、推动物流企业绿色化转型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
二.强化政策措施保障
三、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四、规范市场秩序
五、健全体制机制
六、加强统计考核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通道物流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临夏州是甘肃省西南部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流通节点城市,推进临夏州通道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于加强临夏州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依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甘政发〔2021〕18号)《甘肃省“十四五”通道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临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临夏州实际,制定《临夏州“十四五”通道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临夏州通道物流产业实现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综合实力跨越提升的重要时期。全州深入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从州情出发,深刻认识全州通道物流发展的重大变化,认真分析内外部发展环境的新情况、新变化,准确把握面临的新机遇、新趋势,为“十四五”时期通道物流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在州委、州政府的统筹安排和甘肃省商务厅的大力支持下,紧紧立足州情,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一带一路”向西开放战略,坚持稳中求进,转变发展方式,健全市场体系,提升内外贸易,创新电子商务,扩大对外开放,商贸物流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发展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以“规模化物流体系、集群化市场体系、特色化商贸体系、循环化回收体系、诚信化服务体系”五大体系建设为抓手,积极抢占“一带一路”建设通道制高点,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通道物流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了通道物流现代化水平。
(一)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202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211.4 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31亿元,年均增长5.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5年的76.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06.7亿元,年均增 长6.9%。202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2亿元、同比增长27%,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17.1%,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9.3亿元、同比增长15.9%。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 达到752亿元、540亿元。
(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提升。
“十三五”时期,全州着力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发展水平,初步构建了临夏州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完成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四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三五”末,全州公路建设总投资166亿元,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772.687公里,新建、改建公路1908公里,全州八县(市)均实现二级以上公路通达,其中临夏市、临夏县、广河县、和政县四县(市)高速公路联通,高速通县(市)率达到50%,永靖县通一级公路,康乐县、东乡县半小时内可上高速,123个乡镇和1116个建制村全部通油(水泥)路,全州1116个建制村通畅率和班车通达率达100%,90.38%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建成了康乐至卓尼二级公路、折桥至红旗二级公路,临大高速、康乐莲麓至积石山县大河家旅游扶贫大通道、临洮(安家咀)至临夏公路等一批公路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兰合铁路(临夏段长约102公里)各项前置性手续逐步推进,力争“十四五”时期全面建成运营。临夏民用机场已列入国家发展规划,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三)电子商务与传统商贸并驾齐驱。
随着临夏州商贸流通不断发展,细分行业不断增加,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已具雏形。临夏州将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着力构建“城内大商场、城中商业街、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城乡大流通、网上大电商”的“大商贸”发展格局,打造城乡一体、内外融合、主体多元、业态合理、网点齐全的现代商品市场体系,结合各市县特点优势,坚持大中小并重,改扩建并举,有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高位运行。
截至2020年底,全州拥有大型商场33户,经营面积约47万平方米,经营商户3380家,年销售收入4.86亿元。现有大型超市(经营面积>2000平方米) 13家,市场137个,其中中药材市场6个,综合市场78个,建材市场9个,皮毛市场2个,牛羊交易21个,二手车交易市场21个。餐饮行业经营主体7661家,其中大型餐饮企业171家,中型389家,小型6439家。全州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92家,其中有出口业绩的企业14家,从业人员1100人,出口产品包括干酪素、矫形康复品、乳制品、民族服饰、绵羊肠衣等,主要销往阿联酋、沙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一带一路”国家及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地区。
全州有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8个,电商产业孵化园9家,入驻企业210家,乡镇电商服务站124个,村级电商服务点864个(含5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州在线活跃店铺达4000个,带动就业人数4000人,2020年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4.7亿元;全州现有11个快递品牌,快递网点140家、邮政网点140家、乡村代投点1131个;基本实现了行政村直接通邮;全州拥有冷链物流企业25个,牛羊肉库容12.72万吨,保鲜库库容5.53万吨,冷链车120多辆;货运公司达到164家。
(四)社会物流量持续增长。
2020年全州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53亿元,比上年增长7.7%;货物运输总量7305.0万吨,比上年增长1.4%;货物运输周转量120.5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7%。2020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8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中,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7.0万件;包裹业务16.5万件;快递业务量103.9万件,收入1479.7万元。
二、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保护主义趋势也已上升,世界格局正在深刻调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
国内消费结构快速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已全面展开,国内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不断增大,正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发展机遇。
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机遇。积极应对国际发展新形势,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国内经济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从国内环境看,临夏州战略机遇叠加,迎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特别是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沿线地区受益受惠越来越多。临夏州是连接亚欧大陆桥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节点,“一带一路”建设将会加大临夏州与沿线地区的贸易往来,有效提升临夏州通道物流产业的发展进程。
临夏州全境属黄河流域,随着《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的推进实施,紧扣生态修复、文化复兴和产业转型三大任务,围绕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灾害避让、生态搬迁、水源保护、绿化美化、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将落地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努力把临夏打造成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先行区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为临夏带来新发展的动力源。
随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以及兰西城市群的建设实施,将加快产业扶贫步伐,提升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对城乡居民生活的保障能力。临夏州将在财税、产业、人才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撑和支持。
二是通道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保障机遇。通道物流产业作为甘肃省十大生态产业之一,“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获得政策支持。推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降成本、补短板、强服务,为扎实推动通道物流产业的提质增效,实现区域物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重要着力点。
三是新技术创新应用的机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流产业,对于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资源整合力度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将进一步加快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充分释放物流业的发展潜力,进而激发地区通道物流产业的发展动力。
四是物流大通道日渐完善的机遇。“十四五”期间,临夏交通基础设施将取得重要突破,为物畅其流、集约高效、智能绿色的物流体系建设奠定基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国家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城乡流通体系的畅通高效,通道集聚和辐射效应充分释放。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消费容量亟待提升。临夏州经济总量较小、经济基础薄弱。商贸流通企业拓展市场的能力不强,能起到龙头带动作用的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偏少;特色街区特色不明显,缺乏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市场优势和潜力尚未完全发掘,消费容量亟待提升。
二是物流基础设施欠缺,新基建项目储备不足。物流产业发展起步晚,物流基础设施的总体投资不足,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或城市的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缺乏,影响着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的提高。新基建项目储备不足,从各县区储备项目来看,通道物流新基建项目储备只有20多个。
三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较弱。全州有164家货运公司,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增值服务能力较弱。物流企业新技术运用少,工艺落后,运输、仓储、配送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物流作业人工成本高,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息不透明,信息孤岛现象较为突出,竞争力不足。
四是物流市场竞争加剧。随着物流市场的开放,国内外物流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来自省内外的物流企业将进一步瓜分物流市场,给临夏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同时,物流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给传统的通道物流发展带来新冲击。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临夏在“一带一路”中的特殊地缘优势和桥梁作用,坚持优势互补、机遇共享、共同繁荣原则,围绕“强基补链、产销衔接、融合发展”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通道经济,着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推动传统市场和商贸企业改造升级,将临夏建设成为面向“一带一路”的重要物流集散基地、面向青海西藏地区和西南通道的综合仓储物流中心。
二、基本原则
开放引领,合作共享。坚持对外开放,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盘活物流资源存量,做大物流资源增量,通过区域合作、国际合作、资源共享推动临夏物流业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及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物流基础设施与物流信息平台开放对接,实现互联互通,促进共同发展。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打破制约物流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制度供给,完善政策措施,提高服务效能,做好顶层设计与重大项目策划,营造良好物流发展环境;发挥市场在物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物流企业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释放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
补齐短板,重点突破。通过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构筑良好发展平台,加快打造物流产业集群、释放物流需求动能,加大龙头物流企业引进培育,提升物流有效供给,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发展基础,在多式联运、保税物流、智慧物流、数字供应链等领域取得突破发展。
科技支撑,提质增效。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方式,提高物流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装备在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推广应用,优化物流运作流程,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推动物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实现各种物流设施设备以及物流信息的衔接配套,促进物流服务体系高效运转。
统筹协调,绿色发展。坚持统筹发展,兼顾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完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和区域中转分拨体系,加快高原夏菜、牛羊肉等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节能环保物流装备和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托盘等标准化器具和包装物的循环利用水平,鼓励共同配送等集约化物流运作模式发展,构建绿色物流体系。
三、发展方向
(一)强基补链,壮大物流业发展基础。
加快通往兰州、西宁、成都方向的物流通道建设,构建公路、铁路、航空协同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积极打造核心物流集聚区,培育增长极。通过建设完善物流园区和节点,着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增强物流基地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带动其他中小物流企业共同发展。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培育本土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加强供应链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优势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积极推进传统仓储、运输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持续做强物流产业链条,不断提高物流服务附加值,做大转型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二)产销衔接,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
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在沿线国家、地区和国内重点城市设立展示展销窗口,扩大临夏特色产品规模。大力发展电商经济,统筹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加强肉类、果蔬农产品、乳制品等生产区和销售地冷链设施建设,形成功能完善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建设面向藏区大市场、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物流集散基地。
(三)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链价值链提升。
加强物流与农业、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围绕农产品物流、商贸物流、工业物流等,打通产业链与物流服务的壁垒,探索“互联网+”物流与产业融合的实践模式和先进经验,全力打造临夏州现代物流体系。发挥通道物流基础支撑作用,带动产业提质升级,探索产品加工、境内外商贸、电子商务等多种产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
四、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临夏在“一带一路”中的特殊地缘优势和桥梁作用,坚持优势互补、机遇共享、共同繁荣原则,围绕“强基补链、产销衔接、融合发展”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通道经济,着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到2025年,基本建成面向“一带一路”的重要物流集散基地、面向青海西藏地区和西南通道的综合仓储物流中心。交通、仓储、邮政物流业增加值达到8.1亿元,交通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物流产业对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增强,培育国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2家以上,外贸进出口业务显著增强。
表1 临夏州通道物流产业“十四五”期间主要发展目标
序号 | 指标 | 单位 | 2019年 | 2020年 | 2025年 预期目标 | 年均增速(%) |
1 | 交通、仓储、邮政物流业 增加值 | 亿元 | 6.2 | 6.53 | 8.1 | 5.0 |
2 | 交通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比重 | % | 2.6 | 2.7 | 3.0 | — |
3 | 国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数量 | 家 | 0 | 0 | 2 | — |
4 | 全州货物运输量 | 万吨 | 7203.44 | 7304.98 | 9193 | 5.5 |
5 | 快递业务量 | 万件 | 283.88 | 505.3 | 813 | 10 |
6 | 外贸进出口总值 | 亿元 | 0.8148 | 1.18839 | 2.0 | 5 |
第三章 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一、完善现代物流体系
坚持通道物流和经济增长双轮驱动,以适度超前、布局合理、功能整合、整体优化为原则,立足临夏州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与地区特色,按照扩大通道辐射范围、增进枢纽组织能力、强化内外循环联系、建设高效运行网络的要求,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
(一)加强物流通道建设。
按照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部署和全省通道物流产业发展布局,积极构建面向兰州、西宁、成都、拉萨四个方向的物流通道,加快临夏民用机场和兰合铁路项目建设,初步建成公路、铁路、航空内外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谋划发展临空经济和临铁经济,加强与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空港深度合作,推动建设临夏经济开发区保税区或保税仓库,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重要物流集散基地。加快发展面向青海西藏地区、面向西南通道物流等专业物流,形成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标准健全的综合仓储物流中心。
到2025年,力争建成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综合交通网络,临夏州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布局更加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对外运输通道全部贯通,境内各县(市)乡(镇)之间交通更加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衔接顺畅,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
专栏1:物流通道重点项目 |
1.公路建设项目。加快建成S32临夏至大河家高速、临洮(安家咀)至临夏公路(含和政、东乡连接线)等续建高等级公路,推进兰州至永靖至临夏高速公路(含东乡连接线,莲花连接线,机场连接线)、S36临洮至康乐至广河高速公路(含玉井互通连接线,康乐互通连接线)、永靖至大河家(积石山)高速公路、永靖至广河(井坪)高速公路。 2.铁路建设项目。建成兰合铁路临夏段。 3.机场建设项目。实施临夏机场新建工程。 |
(二)加快枢纽及园区节点建设。
加快枢纽建设。科学定位和统筹规划临夏市区域性物流枢纽建设。依托甘肃西南部综合仓储物流中心打造临夏市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推动分散的物流资源向枢纽节点集聚,拓展枢纽节点与外部国家物流枢纽的联系通道,增强枢纽节点的综合服务能力。
加快园区布局。推进临夏县黄泥湾镇货运站、 刘家峡高铁物流园区、广河县三甲集物流园区、康乐县城西物流园区、和政县城物流园区、永靖县商贸物流产业园、临夏物流园等具有较强公共服务属性和区域辐射能力的物流中心建设,合理引导周边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聚集。推进物流园区转型升级和规范化发展,引进和建设一批先进、适用的物流设施装备,加强园区作业环节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完善园区集疏运体系,重点推进园区铁路专用线、园区道路与外部公路连接线等项目建设。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物流产业发展新格局,园区物流占社会物流的比重达到60%以上。
专栏2:现代物流园区建设重点项目 |
1. 临夏经济开发区甘肃西南部综合仓储物流中心。建成集货物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保管、分拣以及冷链流通加工、信息处理修理及配套服务、电子商贸物流等一体的大型综合物流中心,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 2. 临夏县黄泥湾镇货运站。按二级站标准新建货运站一座,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 3. 刘家峡高铁物流园区。建成集物流仓储、站前广场于一体的高铁物流园,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 4. 广河县三甲集物流园区。建设集货物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保管、分拣、冷链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及配套服务,电子商贸物流等一体的大型综合仓储物流中心,占地面积6.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 5. 康乐县城西物流园区。建设一处集运输、仓储、分拣、冷链、汽车交易维修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项目总占地面积6.67万平方米。 6. 和政县城物流园区。建设一个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于一体,以牛羊肉为主、家禽、蛋类、奶制品等为辅的家禽产品初加工,仓储(冷藏)、冷链培训、集散、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为主要服务内容,辐射全县13个乡镇及周边县市并借助国家“加强现代化农业设施建设、推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支持向全省乃至全国拓展的州域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7. 永靖县商贸物流产业园。建设集建材、汽配、商贸、物流、客运服务、住宿餐饮、娱乐、农产品、水产为一体的综合农贸市场一座,新旧车交易市场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物流园,占地面积12.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 8. 临夏物流园。该项目由普洛斯企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规划占地415.67亩,预计总投资4亿元。项目分一、二期建设,一期建设投资1.48亿元,占地150亩,主要建设单层高标仓,冷库,初步土地选址临夏市枹罕镇铜匠庄村。 9.积极争取建设临夏物流综合园。该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规划占地800亩,分别建设牛羊交易、日用品、五金机电、旧货、农副产品、小商品、快递配送中心、医药和中药材共八个市场,每个市场规划均占地约100亩。 |
(三)完善城乡一体化配送网络体系。
实施城乡高效配送行动,完善城乡配送网络,鼓励物流企业在城乡和具备条件的村建立物流配送网点,加强城市配送节点和社区配送设施建设,将末端配送设施纳入社区统一管理。推进设施共享共用,支持试点城市和企业加快构建城乡双向畅通的物流配送网络。实施“邮政在乡”工程,完善县乡村三级邮政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升级“快递下乡”工程,加快农村物流快递公共取送点建设,到2025年实现县级分拨中心全覆盖,乡镇配送中心达到95%,村级配送点达到90%以上,县级电子商务云仓服务达到80%以上。
专栏3:城乡商贸物流体系建设重点项目 |
1.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政县大型综合交易市场、永靖县高原夏菜产地批发市场、康乐县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等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项目。 2.县乡农贸市场建设。临夏市牛羊肉交易市场、八坊虫草交易市场、临夏县土桥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永靖县三塬镇农产品交易市场、积石山县癿藏镇农产品综合市场、积石山县花椒交易市场、康乐县中药材市场、康乐县综合农贸市场、和政县综合农贸交易市场、广河县综合农贸市场建设、广河县三甲集农贸市场等县乡农贸市场。积极推动积石山县综合市场、甘肃康美现代农牧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农贸市场等申报城乡农贸市场提升改造项目。 3. 农村电商快递物流建设项目。实施好广河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升级版项目,提质增效,争取将和政县、永靖县列入并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升级版项目。 4. 百亿级临夏美食产业。充分发挥临夏特色餐饮优势,深入挖掘临夏传统餐饮文化潜力,宣传推介临夏特色美食,打造“河州味道”公共品牌。建设一批“河州味道”示范店、旗舰店,大力实施“临夏美食走出去”战略。深入开展传统美食工业化研发、餐饮连锁标准化研发、食品工业标准化研发、餐饮从业技能培训、食品工业技能培训,努力打造“河州工匠”品牌。 |
二、增强物流企业发展能力
(一)培育重点骨干龙头物流企业。
立足市场需求和市场运作,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改变传统运输、仓储、装卸、配送各个环节分割运作的现状,引导临夏货运服务网点运输、仓储等企业向第三方专业物流方向发展,重点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专业物流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依托龙头物流企业,不断完善物流网点,规范物流服务管理,着力打造上有专业生产厂家、中连专业运输团队、下接专业市场的现代物流网络。加快组建物流行业协会,促进形成物流企业联盟,推动物流企业错位发展。到2025年,依托重点企业培育3A级物流企业2家以上。
专栏4:物流龙头企业建设重点项目 |
1.生产服务型物流企业:重点支持临夏州华安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清河源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临夏市俊林清真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临夏市正荣市场有限公司、临夏市百隆商贸有限公司等企业构建生产服务型物流配送体系。 2.商贸服务型物流企业:重点扶持甘肃西南部综合仓储物流中心、临夏州电商仓储物流中心等物流企业。 3.快递服务型物流企业:重点扶持邮政快递、顺丰快递等3-5家面向城乡市场的快递服务龙头企业。 |
(二)提升物流一体化组织水平。
大力提升市场主体实力。鼓励物流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兼并和科技创新,实现内、外扩张,推动企业的集团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积极支持一批骨干物流企业加快市场资源整合,不断完善物流服务网络,拓展辐射范围。鼓励直接引进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物流采购和配送中心。
大力发展供应链服务。坚持安全、高效、便捷和低成本目标导向,按照现代物流理念进行物流业务流程再造和产品服务创新,优化供应链管理,创建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管理模式。大力拓宽产品及服务深度和广度,在争取更广阔的物流服务空间和物流规模的同时,力争通过提供物流策划与供应链的管理咨询服务、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的设计、物流与供应链实施与控制、物流与供应链的运作与管理、物流信息化及信息网络服务、供应链上多个环节的资源整合服务、物流的特殊服务等高端物流产品和增值服务,提升行业价值链空间,提高行业平均收益水平,提升区域物流行业市场竞争力。
开展物流标准化建设。围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加快制订适应发展需求的物流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鼓励企业和有关方面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计量、货物分类、物品标识、物流装备设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等。加速统一的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送标准等物流产业标准的推广应用,使物流装备、信息、管理、服务和安全等环节都有标准可依。选择开展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采用一系列标准化的物流软件,支持企业采用培训、进修等多种方式提高从业人员应用各类物流国家标准的准确率和熟练度。加强相关企业合作,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经营管理的理念,探索最为经济和最为合理的合作模式,统一协调解决物流企业之间衔接不畅、标准之间不配套等问题,提高物流的标准化程度。
推动配送车辆规范运营。推动对快递服务车辆实施统一编号和标识管理。支持快递企业为快递服务车辆统一购买交通意外险。规范快递服务车辆运营管理。引导企业使用符合标准的配送车型,推动配送车辆标准化、厢式化。
推动物流企业向外发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构建覆盖面广泛的国际国内物流渠道网络,全面提供打通采购—生产—销售的供应链管理服务。积极鼓励本地物流企业借用区域外物流企业的渠道或品牌,占领区域外的物流市场。
三、着力培育现代物流市场需求
(一)宣扬现代物流理念,促进物流专业化和市场化。
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大力推进物流管理理念在生产流通企业的普及,引导工商企业引入供应链管理观念,梳理企业运作流程,集中核心资源,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积极参与专业化、社会化分工,培育物流需求微观市场主体。有效激发市场潜在物流需求,重点依托先进流通企业和专业市场、连锁经营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培育配送物流和电子商务虚拟物流市场需求;依托重点经济资源协作地区(厦门、成渝),培育大宗物资交流的区际物流市场需求。
(二)加大整合创新力度,发展新兴特色物流供给模式。
优化物流综合资源,整合物流组织结构,创新发展专业化、特色化的新型供给模式。借助电子商务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云端物流;依托中国邮政、顺丰等快递企业,加快发展城乡配送型物流。以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为方向,加强商贸物流企业高原夏菜、牛羊肉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发展低温冷链物流。
(三)加强多方交流合作,实现工商贸物流联动发展。
采取政府牵线或行业自发搭建平台等多种形式,多方联合制造业、商贸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活动,加大供需双方信息交流,促进彼此间产业链和物流链的整合对接,促使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更好地整合社会物流资源,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加强工商贸企业内部和彼此之间的物流合作,积极鼓励商贸批发企业与中小零售商合作,建立联购分销的自愿连锁组织;鼓励大宗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为工业企业发展直达供货、加工配送等多样化分销形式;鼓励各类经营生产设备、工具、零配件等“工业品超市”发展,为生产企业提供产业配套服务,提升流通企业物流服务水平,提高全行业业务流程效率。
四、加快发展冷链物流
(一)完善冷链基础设施。
建设产地预冷集配中心。在农产品集散地,建设一批冷库库容2000吨以上的集散和收储中心。以高原夏菜等农产品为重点,新增各类冷链库容8万吨。建设产地低温加工仓储设施。在牛羊主产区,支持建设一批低温加工仓储设施。新增各类冷链中、低温库库容10万吨。支持建设田间地头小型冷库。引导冷链物流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田间地头,建设以1000吨左右小型冷库为主的气调库,增强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能力。新增各类小型气调库库容2万吨。
(二)支持发展冷链多式联运。
以空陆、公铁联运为重点,完善多式联运场站设施,大力发展航空冷链货运,拓展冷藏卡车航班网络,扩大冷链产品空陆联运规模。扩大冷藏集装箱、冷链柜甩挂运输公铁联运规模,发展冷链“门到门”运输。充分利用“南向通道”国际货运冷链班列,扩大出口能力。
(三)支持开展与销地市场冷链合作。
支持冷链物流龙头企业购置冷藏设施设备和冷链物流运输车辆,加强与销地市场冷链企业的产销对接和合作,通过自建、租用冷库和冷藏等设施,保障农产品全程冷链运输和存储。加强农产品冷链流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冷链运输合作,提高农产品物流全程冷链水平。
(四)支持建设冷链物流监控平台。
引导冷链物流企业按照商务部《全国农产品冷链流通监控平台建设规范》,建立冷链物流监控体系,推动冷库、冷藏车等冷链物流安装温度传感器、温度记录仪等冷链监控设备,建设冷链物流全程温控平台,对冷链物流各个环节温度进行监控管理,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五)支持冷链企业开展共同配送。
鼓励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冷链物流新业态,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联盟和大型农产品物流企业,创新“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等统一配送新模式,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开展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着力解决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广中央厨房新模式,打造中央厨房龙头示范企业。
专栏5:冷链物流提升重点项目 |
1、临夏州生鲜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与“云仓配”智慧冷链系统建设项目。建设静态库容为13300吨冷库1座;4000吨的常温综合库2座。 2、永靖县高原夏菜冷链物流农产品批发市场改建项目。新建扩建保鲜库,总库容25000立方米,贮藏能力25000吨;新建扩建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31000平方米,主要以本地的高原夏菜农产品为主,配有干杂市场、小食品市场、粮油市场、检测中心及仓储用房、管理用房、垃圾站等。新建化验室一个,蔬菜包装生产线及蔬菜包装泡沫加工生产线,升级更换现有设备,购置冷链物流车10台。 3、永靖县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改建。扩建冷库一座,总库容12000立方米,贮藏能力14000吨,新增设施设备,更换冷媒氨为氟,改排扇为排管,扩建新建农产品交易市场305000平方米,扩建交易中心钢架结构,彩钢板屋面。新建化验室一座,采购检验设备,配备农产品定性快速检验室和农产品定量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检测室,新建农产品包装生产线及其他所需农资设施设备及物流所需的设施设备,购置冷链物流车5台。 4、和政县冷链物流仓储中心。总占地面积为5.73万平方米。建设一个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于一体,以牛羊肉为主,家禽、蛋类、奶制品等为辅的家禽产品初加工、仓储(冷藏)、冷链培训、集散、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为主要服务内容,辐射全县13个乡镇级周边县市,向全省乃至全国扩展的州域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5、积石山县冷链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总占地6.67万平方米。修建库容2万吨肉制品、果蔬产品、农产品、恒温库、速冻、水产品3个库,配备冷链、水电、物流设施等基础工程;配备质量安全监测室、初级加工分拣室、包装加工车间;建设农产品保鲜库5座,配备购置20吨冷藏运输车5辆,10吨冷藏运输车5辆。 6、东乡县达板冷链物流园建设项目。冷链仓库14400平方米,物流加工厂房12000平方米,物流配送仓库21120平方米等相关附属设施。 7、河州冷链仓储配送中心项目。总占地18万平方米。建设冷链配送中心、建设办公室、生活服务区、大型智能停车场及相关配套设施;打造生鲜冷链配送系统、线上线下销售体系、智能互联、生鲜供应链体系。 8、康乐县物流园区及冷链物流中心建设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82727平方米,建筑面积42010平方米,新建冷链中心4475平方,新建餐饮中心1460平方米,新建物流集散库房3580平方米,新建粮食库房2684平方米,新建钢材库房4475平方米,新建型材库房4475平方米,新建五金库房5076平方米,新建陶瓷制品库房2296平方米,新建家装材料库房8172平方米。项目场地绿化面积1.76万平方米。 |
五、推进物流智慧化、信息化建设
(一)构筑区域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加快建设临夏州区域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满足货主、物流企业等对物流过程的查询、监控等直接需求的同时,满足政府管理部门、职能部门等对物流过程的监管和政策信息发布。加强与全省商贸物流信息系统平台、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等现有平台的对接,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促进不同物流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整合。
(二)提高企业物流信息化应用水平。
通过“示范工程”等方式,进行科技宣传,提高物流企业员工综合运用各类先进物流信息化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推广物流自动化设备技术,扩大其在各配送中心的集成和应用。在超市、医药、邮包等行业的配送中心引进物流自动化拣选设备,提高货物拣选的准确性和速度。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射频技术(RFID)等物流设备跟踪和控制技术,实时跟踪物品,保障整个物流过程的有效监控与快速运转,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对客户的服务能力。推广网络化运输,优化业务流程,实现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利用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正确、快速地读取动态货物或载体的信息,完全掌控物流过程,提高物流的效率,全面提升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专栏6:物流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 |
1. 临夏州区域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项目。以临夏州智慧临夏一体化大数据应用平台等项目为依托,构建区域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全州各县(市)物流信息,使商流、物流与信息流在信息平台的支持下实现互联互通,准确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 2. 建设物流大数据中心。以临夏州大数据云计算中心等项目为依托,建成物流数据中心作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软硬件集成部署场所,支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信息服务、在线交易、数据挖掘等业务,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顺利进行、交通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物流企业融资提供保障。 3. 推广企业物流信息化系统。提供ASP(服务外包)功能,包括仓库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货代管理、物流跟踪、客户服务管理、决策支持、公共GPS服务等,在2025年覆盖临夏州70%物流企业。 |
六、推进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
(一)推进物流业与农业融合发展。
鼓励和引导农产品龙头企业拓展服务网点,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深挖高原夏菜、牛羊肉的品牌价值,畅通线上线下销售,以冷链物流配送为核心,带动蔬菜、饮料、肉类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销售、服务,通过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产地直供、生鲜电商等构建“田间—餐桌”农产品产销新模式,打造便捷高效的农业产业供应链。
(二)推进物流业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发展。
鼓励物流业与重点商贸市场、批发市场深度对接,发展专业化、网络化、全流程的物流服务。创新物流合作方式和服务模式,按照信息配载、干线接转、分拨配送、综合服务的思路运营,促进商贸催生物流、物流反哺商贸的良性发展。鼓励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开展融资租赁等增值业务,提供更加快捷的融资、结算、保险等个性化服务。
(三)推进物流业与电商融合发展。
加大对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园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电子商务园区与快递物流园区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高区域辐射能力。实施好广河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升级版项目,提质增效,争取将和政县、永靖县列入并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升级版项目。鼓励传统物流园区适应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发展需求转型升级,提供具备集中仓储、高效分拣、快速配送、商品展示等功能的仓配一体化服务,提升仓储、运输、配送、信息等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
七、构建应急物流保障系统
(一)加快应急医疗物资保障中心建设。
在临夏市建设区域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加强医疗机构相关救治设备和应急物资配置,充实完善专用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种规模,支持和鼓励企业、机关单位和居民参与储备,确保关键时刻能够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建立健全应急物资调配协同联动机制,完善应急物流保障能力;加强应急物资信息互联互通,确保一旦有需求能够及时把物资送达。
(二)建立农副产品应急储备体系。
依托临夏州粮油物资储备库建设以粮食储备为主,以肉、蛋、禽、蔬菜为辅,适当增加方便面、矿泉水等应急物资的储备。确保疫情或者重大灾害发生时保证市场的供应,稳定产品的价格。加强应急物资仓储与配送能力建设,优化临夏州应急物资储备库点布局,健全调拨与配送应急物资的仓储、运输体系。
(三)加大救援救灾物资储备。
建设临夏州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库项目。与甘肃省联合建设省、市、县三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强化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加强灾害救助应急物资储备,包括用于紧急抢救转移安置灾民和安排灾民生活的各类物资、加强防汛抢险、抗旱减灾应急物资。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物资储备,包括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用于实施抢险救援行动的工具、设备、器材等物资。
八、推动物流企业绿色化转型
持续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力度,推广清洁能源(LNG)货车、新能源(纯电动)车辆应用。加快车用LNG加气站、充电桩布局,在批发市场、快递转运中心、物流园区等建设充电基础设施。鼓励企业使用符合标准的低碳环保配送车型。落实新能源货车差别化通行管理政策,提供通行便利,扩大通行范围。
发展绿色仓储,鼓励和支持绿色建筑材料、节能技术与装备应用以及能源合同管理等节能管理模式。鼓励上下游企业发展绿色供应链,使用绿色包材,推广循环包装,减少过度包装和二次包装,推行实施货物包装和物流器具绿色化、减量化。
支持标准化集装箱、托盘、笼车、周转箱等单元化装载器具循环共用以及标准化托盘服务运营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使用1200mm×1000mm的标准托盘,加强物流设施与设备之间的对接。鼓励二手集装箱交易流转。鼓励公共“挂车池”“运力池”“托盘池”等共享模式和甩挂运输等新型运输发展。鼓励企业使用GS1标准物流码、智能化托盘等标准化技术,研发使用适应生鲜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可重复使用的冷藏箱或保冷袋,提升配送效率。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全面深化物流市场改革不动摇,切实解决通道物流产业发展中的体制、政策和制度障碍,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行政服务,推动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让市场主体更加活跃、公平竞争,不断催生新的市场主体,推进“多证合一”、“多规合一”,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优化公共服务,在水电气热、交通、电信等基础设施方面增加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市场主体经营发展创造好的条件。
优化营商环境,提高通道物流产业诚信、标准、人才、安全、环保等“软实力”,构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培育通道物流产业品牌运营商,提高企业国际化竞争力。
优化创新机制,着力完善政策、消除障碍、搭建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注重运用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激励企业研发创新。加大对“双创”的支持力度,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聚众智汇众力,提高创新效率。
二.强化政策措施保障
积极争取国家与省级财政专项支持,在站场设施建设改造、邮政和快递末端网点建设、车辆装备淘汰更新等方面加大投入,为重点项目建设、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提供必要的财政保障。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扶持力度,特别是支撑枢纽性物流设施建设、示范性物流园区、重点物流基地、重点物流企业和列入规划的重点物流项目。积极争取将规划的重大物流设施项目纳入国家级、省级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确定的重点物流工程中。
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物流通道、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信合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提高对物流设施建设融资的利息补贴力度。
保障土地供给。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用地政策,丰富土地供应形式,对于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所需用地,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多种方式供应土地。在税收优惠方面,切实落实国家支持物流业发展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吸引知名企业落户投资。
三、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有计划、分批次地举办通道物流人才专题培训班,对市县物流行政管理单位、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组织物流高管人员赴发达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考察学习。组建专家咨询团队,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主管部门聘请一批专家学者,为通道物流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规范市场秩序
建立农村物流经营服务规范和信用考核办法,健全信用评价工作体系。完善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相结合的政策措施,定期开展信用认证和考核评价。建立农村物流市场主体信用披露与服务制度,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诚信系统的有效对接和信息共享,支持建立统一的诚信监管信息平台。
优化行政监管,健全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方式,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跨部门综合监管、“互联网+监管”和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五、健全体制机制
成立以州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州商务局、发改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通道物流产业协调推进工作组,定期研究重点项目落地、重大产业培育、重要政策落实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由政府统一领导,交通运输、农业、供销、邮政管理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通道物流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工作对接,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重点和难点问题,切实推动通道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加强统计考核
通道物流产业协调推进工作组各成员单位要细化工作措施,确定完成时限,并将重点项目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督查重点,加强跟踪落实和督查问效。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对重点支持项目进行绩效评估,实行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