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临夏,多彩东乡

来源: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报送单位:节会与宣传推广科 发布时间:2022-12-16 15:51 浏览次数:
字号:
收藏

在黄土漫漫的黄土高原

和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相接处

有一片被称为

“地球的肋骨”“大山聚会的地方”

这里群山起伏,沟壑纵横,

1750条梁峁、3083条沟壑,

绘成一幅波澜壮阔、群山聚会的景象

她就是东乡族自治县

倚河而生,大山汇聚

东乡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东临洮河,北傍黄河,西接大夏河,南倚广通河,四面河谷纵横,使得这片位于大西北的土地,自古便倚河而生、以水为魂。

自然与历史的起伏铿锵,铸就了这里的造化神奇,被称为“黄河明珠”的刘家峡水库,在东乡境内的蓄水容积达到48平方公里,鬼斧神工裹挟着平湖一路驰骋,在陡峭山岩下,舒缓铺展出河滩和川地,泽被出高峡平湖、碧波荡漾的盛世旅游度假区。

黄河的支流洮河从这里流过,不仅孕育出“陇上杏花第一村”,也馈赠给东乡深烙着本土印记的物产,椒树满山乡、大接杏盈满枝。

水与峡紧密相依,峡在水的冲蚀下,把年轮刻在了磐石上,风与山互相作用,山在风的抚摸中,化作多彩的丹霞。千百亿年的风蚀雕刻和沧海桑田,形成了东乡县巧夺天工的自然画卷,这里有连绵不绝的黄土丘陵,有直插云霄的层层梯田纵深的沟壑、延绵的丹霞,孝子峰丹霞石柱传唱着百亿年的感人故事,奔驰沟丹霞为高耸的丹崖陡壁穿上了百褶裙。

民族之魂,文化繁荣

远古的东乡是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是古生物栖息的乐园,在这里,先后发现了众多古生物化石,东乡县博物馆收藏的甘肃副长吻猴头骨化石,是国内唯一现存的副长吻猴头骨化石。还有郭泥沟三趾马动物群化石点,牙沟巨犀古动物化石点,龙担真马动物群化石点等遗迹,见证这里生命力强盛的远古文明。

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在东乡县境内交相辉映,迸发出人类文明最早的星火,林家遗址出土的距今五千年的“中华第一刀”,将中国青铜冶炼史提前了一千年。

东乡族自治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山峦起伏的黄土山坡中间蕴藏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千百年来,东乡族世世代代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在这片古老而又贫瘠的土地上,满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与大自然作顽强抗争的过程中,创造出了说唱体民间叙事长诗、花儿、宴席曲、民族舞蹈等独特的东乡族民间文化艺术。

东乡人民热爱生活,酷爱运动,拔棍、赛马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东乡、回、汉多民族在这里融合,擀毡技艺、钉匠等古老技艺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乡手抓,享誉陇原

干旱可能是每个人对于东乡这片土地最原始的记忆,可是因为这里手抓肉的品味和品质,给这块多彩的土地带来了多少的滋润和希望。

东乡手抓羊肉,成就河州人饮食文化的美食经典,也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是河州味道里,拔得头筹的舌尖美味。

东乡羊肉在历史上就很有名气,早在南北朝前后,是帝王的贡品,到了明代还有“贡汤羊87只”的记载(明嘉靖《河州志》卷1),称之为“枹罕赤髓羯羊肉”,也叫“枹地羊”,就是枹县境(包括今东乡地区,当时尚无称为“东乡”的地名,“东乡”二字产生于清康熙末)的红骨骨髓的羯羊,朝廷指名要食赤髓的“枹地羊”。东乡羊也叫“枹地羊”由此而来。

在临夏东乡,“无手抓不成席”被说成是一种待客之道。东乡一半的味道,是在羊肉里蕴藏的。东乡儿女最思念的味道,便是手抓羊肉的香味了。有一种流传“说起手抓,想起东乡”,“客人来了,不吃顿手抓,枉来东乡”。在东乡人的记忆里,以前即便生活再困难,每逢佳节或客人登门,最隆重的待客仪式便是宰羊,三五好友,坐在一块,用手抓起一大块羊肉,佐以椒盐和蒜泥,口味醇香浓郁,是待客的必备菜肴,对于现在的东乡人而言,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手抓也是东乡人至真至诚的待客之道,如果冬日干燥的气候里哪户人家里溢出的是手抓羊肉醇香的美味,那么一定是有着热烈的聚会,或者有远方的客人即将到来,热气腾腾的手抓滋润着每一位东乡人的心,飕飕寒风带不走东乡人诚邀远方宾朋的热情,就因为这份热情,东乡人让手抓在平凡的生活中发出了闪烁幸福的光,这束光将热忱、奉献、美好融合在一起,这束光照亮了远方的客人,身未动,心已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