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铸魂 文旅生辉——甘肃省文旅厅“十四五”法治建设交出亮眼答卷
“十四五”以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以法治为笔、文化为墨,全力绘就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画卷,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法治建设成绩单。连续四年蝉联全省法治建设绩效考核优秀等次;6部法治作品获全省二、三等奖表彰;《创新法治文旅建设甘肃模式》经验全国交流,在全国文旅法治舞台发出“甘肃强音”;《传承红色法治基因 助推文化强省建设》主题发言闪耀全省论坛;《甘肃省健全文化和旅游普法机制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创新发展》案例荣获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甘肃省图书馆法治文旅数字体验馆被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命名为甘肃省第二批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省文旅厅政策法规处2021年、2022年分别荣获全国“七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两项国家级荣誉。
铸魂化人,筑牢法治根基
省文旅厅将法治建设置于核心位置,成立由厅主要领导挂帅的法治建设领导小组,构建起“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推、全厅上下协同干的严密责任体系。创新构建“学述考督责”责任闭环,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规清单,推动学法常态化、制度化。“十四五”期间,累计组织举办厅系统法治讲座32场次,组织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60次、领导班子集体学法10次、干部职工集中学法15次、各类法治讲座与学习活动近百场,法治思维深植于心。
立规明矩,夯实法治保障
法治建设,制度先行。“十四五”以来,省文旅厅积极推动文旅领域地方立法取得历史性突破,《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甘肃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甘肃省公共图书馆条例》《甘肃省陇剧保护传承条例》等一批契合省情、引领发展的法规相继颁布,《甘肃省旅游条例》等法规完成修订。同时,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落实合法性审核、公平竞争审查和备案制度,编印了《文化和旅游法规文件汇编》《文化和旅游行业法律法规文件汇编》《甘肃省文化和旅游系统依法行政常用法律法规汇集》等系列读本,提升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内部管理制度持续完善,29件文旅规范性文件完成审查,65项重大决策经过严格合法性把关,依法行政的基石日益稳固。
改革赋能,优化法治环境
以“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省文旅厅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全面推行“一网通办”“证照分离”,网办率达100%。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程序,构建信用监管体系,6家单位获评全国文明旅游示范单位,3个案例被评为全国文明旅游引导典型案例,9家企业评定为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强力开展文旅市场“清源、净网、护苗、秋风、固边”五大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近三年出动执法人员6.3万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场所2.6万家次,责令改正351家,当场处罚234家,警告316家,责令停业整顿18家,吊销经营许可证11家,办结案件515件,有力维护了公平有序、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
创新普法,厚植法治文化
法治宣传教育亮点纷呈。围绕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不断创新举措,综合运用“业务+普法”“便民+普法”“旅游+普法”等四种模式,推动法治宣传进景区、入社区、到乡村,推进普法宣传精准化。充分利用“5·19”旅游日、民法典宣传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12·4”国家宪法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累计开展活动122场次,发放口袋书、宣传折页和主题文创产品25000余册(件)。打造法治文化品牌——创作发布《法治文旅之歌》《法治护航》等歌曲,设计“如意小獬”法治IP及表情包,建成法治文旅数字体验馆、云上展馆等智慧平台,独具地方特色的快板舞《两口子学宪法》、陇剧《彩礼风波》、歌舞《人民的名义》等普法作品广受欢迎,法治精神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深入人心。
执法为民,守护公平正义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办法》,执法信息阳光透明。制定“两轻一免”清单及自由裁量基准,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厘清了执法监管权责界限,“两轻一免”事项合计14个,裁量权基准数量227个。近三年来,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案件合格率达到98%以上。同时,畅通12345等投诉渠道,2025年处理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办理举报、投诉229件,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
站在新起点,奔赴新征程。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锚定更高目标,以法治之力护航文化和旅游事业再谱新篇,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提供坚实的文旅法治保障。(文/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马青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