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旅“三个创新”推动文旅业整合传播蓬勃发展
今年以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探索省域文旅整合营销与创新实践,以“品牌形象创新、营销推广创新、产品整合创新”三大创新举措,全力打造具有甘陇特色的文旅品牌新形象。近日,在中国广告协会主办的“长城奖—文旅好品牌”案例征集大赛发布仪式上,《“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文旅整合营销和创新实践》获大赛唯一金奖和省域品牌优秀案例称号。
——品牌形象创新。一是创新“丝路文化 如意甘肃”品牌体系。深入挖掘甘肃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资源,以“交响丝路 如意甘肃”为核心品牌理念,巧妙地将甘肃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融入其中。全省统一的品牌形象设计,在文旅宣传海报、旅游手册、网络图文推广中,都能看到极具甘肃特色的视觉元素,逐步建成以“丝路文化 如意甘肃”为品牌统领,市、县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城市品牌体系。二是植入“丝路文化 如意甘肃”品牌文化。深度研究、挖掘、梳理本土古今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民俗、诗词、典故等文化元素,植入城市建设,打造标志建筑、文化雕塑、主题街区等有形载体,融入主题歌曲、背景音乐、美术展示等无形载体,设计特色文化符号,广泛运用于城市标识、标志及环境营造等。三是打造“丝路文化 如意甘肃”旅游产品。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打造形成了一批文旅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如以敦煌莫高窟及敦煌文博会为代表的大敦煌文化旅游品牌,以伏羲文化发祥地天水及公祭伏羲大典为代表的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品牌,以大地湾、马家窑、齐家等文化遗址及省博物馆、简牍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博旅游品牌,以《丝路花雨》《乐动敦煌》为代表的演艺旅游品牌,以新晋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重点旅游村(镇)等为代表的精品旅游产品,甘肃文旅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营销推广创新。一是节、会、展联动实现“文化搭台、引客入甘”。通过成功举办第七届敦煌文博会、2024(甲辰)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33届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会活动,以“文化搭台”吸引游客“走进甘肃”。同时,积极组织“旅游中国美好中国”主题旅游宣传,持续提升甘肃文旅的美誉度与知名度。二是省、市、县联动实现“矩阵传播、引客入甘”。以主流全媒体平台引领,整合社会媒体互动,用好“微游甘肃”5个媒体矩阵和甘肃海外媒体矩阵,发展了近2000家新媒体平台账号,建立新媒体传播矩阵体系,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大声量开展整合集中宣传,将媒体“大流量”转化为发展“新能量”。至目前,“甘肃文旅”相关宣传和内容话题总传播量超过600亿次,吸引国内外游客关注甘肃、走进甘肃。三是海、陆、空联动,实现“联票通行、引客入甘”。紧盯黄金旅游节点,推出特价机票、团队优惠机票、旅游专列等政策。策划多种交通工具联票无缝对接。加快推进形成“快进慢游”的旅游航班、火车、公路、酒店布局。
——主题文化创新。一是主题事件传播。借助天水麻辣烫热举办了网红大会、研学大会、“诗意甘肃·丝路长风三千里”系列诗会,以及“把甘肃唱给您听”“我讲甘肃给您听”“甘肃文旅第一缕阳光”等一系列活动,共计950余场次。二是主题文化传播。举办“逐梦丝路古韵·相约如意甘肃”“研学秦陇大地·共赏丝路华光”等研学推介活动。举办“诗意甘肃·情暖瓜州”——瓜州敦煌丝路双城春季旅游直播大会,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瓜州和敦煌的美景美食。三是主题产业传播。依托121家省级及以上非遗工坊,组织非遗项目走进人员集中的文旅活动场所展演,助力旅游景区、城市街区、文化场所和乡村旅游提升发展。如刘兰芳建立了庆阳香包绣制非遗工坊,探索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博物馆”的运作模式,覆盖庆阳香包传承、设计、销售、展示各个环节。至今,已开发出200款产品,年产值达6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8000余家,为200余名应届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他诸如“陇上乡遇”品牌,“康养旅游”等深受欢迎。(文/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张尚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