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和政县以“无人机+”绘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近年来,临夏州和政县立足辖区文旅资源禀赋,公安部门与文旅部门密切协作,创新探索“无人机+”新模式,将科技赋能深度融入景区管理、治安防控、旅游服务、交通治理等文旅发展全链条,以“空地一体”的智慧防护网筑牢产业根基,以“人机协同”的高效服务提升体验质感,为智慧文旅赋能产业升级提供了生动实践。
聚能提升管理成效,打造现代景区“服务器”。利用无人机对景区进行日常巡查,及时发现景区内安全隐患、环境卫生、游客流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景区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无人机实时对景区环境卫生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垃圾堆积、污水排放等环境卫生问题,并将拍摄的画面传输至景区管理部门,管理部门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安排清理工作,保持整洁优美的景区环境。聚焦松鸣岩、法台山、耳子屲梁等热门景区,无人机编队常态化开展空中巡逻,通过无人机搭载的智能识别系统,对景区人车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分析游客分布情况和流动趋势,构建“全覆盖、全方位、全视角”的智能监测网,为景区客流疏导、服务调配提供科学支撑。景区管理人员根据无人机提供的数据,及时开放或关闭部分景点、增加或减少摆渡车班次等,以确保景区内游客的安全和游览秩序。
科技织密安全防线,筑牢文旅发展“压舱石”。安全是文旅产业的生命线,和政县以无人机技术为支点,重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为游客营造“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在景区、文博场馆等人员密集区域,依托智慧和政项目,搭建“高空鹰眼巡查+中空动态监测+地面快速响应”的防控网络,成立专职工作室,选派专业飞手,通过高频次、大密度空中巡逻,实时掌握现场动态,为风险预警、立体探测、人员搜救提供精准决策依据。发挥无人机快速、灵活、视野广等优势,对景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巡查。利用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热成像仪、喊话器等设备,及时发现和处理景区内火灾隐患、山体滑坡、游客违规行为等问题,实时发布雨雪天气、塌方、泥石流等旅游气象和自然灾害预警信息,提醒游客不要去往危险区域和路段,加强安全防范。今年以来累计出动无人机60架次,圆满完成花儿大会、马拉松等大型文旅活动安保任务,及时做好重大雨雪天气等自然灾害的提示和劝返工作,实现重点区域安全事故“零发生”,为文旅活动顺利开展筑牢“空中屏障”。
智慧升级服务效能,激活旅游体验“新动能”。让游客获得良好体验感是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政县将无人机技术嵌入旅游服务全流程,以高效响应解决游客急难愁盼,让智慧文旅贯穿旅途全程。无人机为旅游增添科技感与互动性,通过无人机表演、无人机摄影展等形式,深化游客对和政县旅游资源的了解和认识,提高游客走进和政、融入和政、玩转和政的兴趣和体验感。小众景点因位置偏远、视角局限鲜为人知,通过无人机宣传视频的传播,这些“养在深闺”的美景走进大众视野,带动了周边农家乐、民宿的发展。同时,无人机航拍服务还成为摄影爱好者的“新宠”,景区提供的专业航拍套餐,能为游客定制专属的旅行影像,让美好回忆更具纪念意义。特别是今年耳子屲梁景区成为临夏州首个实现无人机送餐的景区,在提高送餐效率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游客体验感。同时,针对游客在景区内与家人走失等突发情况,创新“无人机高空巡查+地面视频回放”联动机制,通过高空视野快速锁定目标,大幅缩短搜救时间,让智慧服务成为和政文旅的“隐形名片”。
智能优化交通治理,畅通产业发展“主动脉”。便捷交通是文旅产业的重要支撑,和政县以无人机技术赋能旅游交通治理,用“空中智慧”打通旅游出行“堵点”,让旅途更顺畅、体验更舒心。在旅游交通事故处置中,警用无人机3分钟内即可抵达现场,通过360度环拍固定证据并同步至交管平台,实现10分钟内完成责任认定,较传统出警时间缩短75%,让“快处快赔”成为现实。针对景区城市道路与山区公路的交通管理,借助无人机系统AI算法自动识别违停、占用应急车道等违法行为,既实现“非现场执法”的精准管控,又通过空中喊话及时纠正违规行为。特别是利用无人机喊话、循环播放安全警示广播,成功制止100余起在危险水域垂钓、河道戏水、峡谷露营等事件,有效杜绝了山洪灾害、溺水等事故发生。今年以来,通过无人机巡查成功疏导拥堵路段23次,抓拍违法行为80余次,快速处置交通事故20余次,有效改善了景区周边及主干道交通环境,为文旅产业持续发展打通“交通动脉”。
下一步,甘肃省将在全省全面推广和政县“无人机+”创新实践,通过智慧技术对文旅产业的赋能作用,充分发挥智慧和政在智能监测预警、跨部门协同、资源调配、信息共享等方面的作用,实现景区、水库、运营车辆、公路交通等的可视化管理,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开拓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