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美 人文之韵 尽在临夏​

来源:民族日报 报送单位:节会与宣传推广科 发布时间:2022-11-29 17:01 浏览次数:
字号:
收藏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成立于1956年11月,总面积8169平方千米,辖1市7县、123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1111个行政村、97个社区,户籍人口244.85万人、常住人口210.98万人。临夏回族自治州内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42个民族,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的甘肃特有少数民族。

炳灵寺石窟

发现于临夏州2650万年前渐新世晚期地层中的“临夏巨犀”,是目前发现的地球史上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圆点弧线水波纹彩陶盆

历史文化悠久

临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早在5000多年以前就有先民居住,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齐家文化等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因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彩陶王”出土于临夏,被誉为“中国彩陶之乡”。自秦汉以来就设县、置州、建郡,古称枹罕,后改称河州,历史上人才辈出,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文化资源禀赋独特,黄河文化、彩陶文化、丝路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交相辉映,有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花儿”,被誉为“中国花儿之乡”。临夏砖雕、河州贤孝、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等10多项民间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砖雕文化之乡”。

松鸣岩花儿会

砖雕长廊

区位优势明显

临夏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中原农区与西部牧区的过渡地带,特殊的区位条件造就了地形地貌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高峡平湖、炳灵丹霞、雪山草甸等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临夏已经全方位进入兰州1小时经济圈,3小时经济圈可以覆盖甘肃大部分地区和青海、宁夏、四川部分地区,区域人口达3000多万。

临夏回族自治州旅游导览图

刘家峡水电站

生态地位重要

黄河发源于青海,成河于甘南,成黄于临夏。临夏全境属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大禹治水”的源头。黄河自西北入境贯穿临夏北部、流长124千米,境内有洮河、大夏河、湟水河等黄河一级支流6条、二级三级支流18条,著名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电站库区均在州内,保护生态环境。遏制水土流失,对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暖锅

旅游资源富集

临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山清水秀、生态良好,共有各类旅游景区、景点107处,其中国家A级旅游景区28处,既有黄河三峡、松鸣岩、莲花山、大墩峡等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又有炳灵寺石窟、齐家文化、八坊十三巷等绚丽多彩的文化名片,还有东乡手抓、盖碗茶、酿皮子、甜胚子、油炸食品等民族特色饮食,和政古动物化石的数量、品种规模和完整程度占据了6项世界之最,被誉为“古生物的伊甸园”,是中国西部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中国“彩陶王”

馓子、馃馃

商贸流通活跃

临夏是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唐蕃古道重镇、茶马互市中心,是文成公主进藏的途经之地,素有“西部旱码头”“东有温州、西有河州”的美誉。临夏紧靠兰州、毗邻藏族地区,是内地连接藏族地区的重要经济通道,成为藏族地区与内地贸易的主要承担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版内容摘编自临夏州委宣传部主编的《临夏灿烂文化旅游景点集萃》一书)